找到相关内容57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香港佛教与内地佛教法乳一脉

    发表了著名的《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普陀山宣言》。会议为一切热爱世界、关怀众生、护持佛教、慈悲为怀的各国有识之士,搭建了一个平等、多元、开放的高层次对话、交流、合作平台,为这个并不安宁的世界,吹来一股和风,...足迹和身影。他们把佛教的慈悲关怀送到偏远山乡农舍。他们深入到西藏昌都地区,送医送药,送生活用品,送大米茶叶,棉被衣服。帮助贫困山区修建公路桥梁,仅2004年6月对广东惠州惠城区的一次助学,就捐助228...

    觉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1376975.html
  • 佛教的慈悲利他思想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启示

    个人都必将面临的最悲伤和脆弱的人生终点时刻,索甲仁波切认为应给予更深切的慈悲关怀。正确地对待死亡,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充满理智、热忱和勇气地去生活,去帮助人,鼓励人。此书中列举了一些作者认识的患癌症晚期和...志怪、唐诗、宋词、元曲、明清小说、变文、辞赋、俗讲、道情、宝卷、善书、禅诗等许多文学作品中,常可见到佛教慈悲利他思想的烙印。守望着飞动的红尘,我们的当代文学不能丢弃真诚,不能没有关怀利益社会人生的善良...

    李桂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4640079.html
  • 禅与心灵环保

    两句话奉赠诸位:”用智慧处理事,以慈悲关怀人。”因为我们仅为受难者哀伤是无济于事的。   问:当我们听到噩耗时,可能会十分哀伤,接到喜讯时,也不免兴奋不已,但是您又说在散步或...以及轻微的喜悦才不致出问题。常人免不了情绪波动,只有大澈大悟的人,才能既有慈悲又没有烦恼。我刚才讲的散步或呼吸,只是一种方法,用来调整心境。但是这个方法并非一蹴可及,而需要各覆不断的练习。   问: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4646381.html
  • 消费主义与佛教道德

    同体大悲。”   “无缘慈悲,为远离差别见解,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的慈悲,乃佛独具的大慈悲。”   从环境伦理来看,关怀动物已经是极大的“慈悲”了,他们认为:过去只有对人才讲道德,如今已经扩展到了对...自我”中心在作祟,唯有捐弃一已骄傲之见,从内心的安定和平做起,以慈悲关怀一切众生,以智慧处理事物,冲突的烦恼就可以化为无上菩提了。   当代社会是以消费为特征,易开罐式的物质生活方式,变成了易开罐式的...

    王丽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2648360.html
  • 中国禅寺

    思想,增强了佛教的影响力。从举办禅学夏令营、创办佛学刊物到创办希望小学,发扬佛教慈悲关怀众生,无私无我地普济苍生的伟大精神,以促进社会和谐、人生安祥。当然,这里要有一个前提,即加强自身的道风建设,使...

    刘 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32956868.html
  • 论佛法的出世性——兼及佛法的道德教化功能

    欲拯群萌,惠以真实之利。”[10]从历史的角度说,佛陀对种姓制度的批判和否定,对自由平等的追求,对一切众生的慈悲关怀,在人类宗教使和道德教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  其次,佛所说法揭示了世间众生流转不息的...世间学问,而是出世间的大法门。佛法有鉴于世间的染污和不善,而提出出离的主张,这是佛法的本质性要求,是佛法的终极关怀之所在。许多大师都表述过这样的思想。王雷泉先生说:出世,为佛教最可宝贵的宗教性格。出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0658250.html
  • 《慧眼初开》读后感

    公共鱼市。在这市场中发展出所谓四大理念:  (一)游戏:在一天十四小时的工作中皆充满趣味。  (二)使顾客不虚此行,也就是对顾客付出爱与关怀。在这访问的短片中,他们是这么回答:“让顾客离开我们的摊位时,可以微笑,不管他有没有购买鱼货。”“我所做的是使他们快乐,我真爱服务人们的工作。”慈悲关怀,让每一个来到你跟前的人,离开你时,能够更美好,更快乐。  (三)用心在工作上,工作就像是你最好的朋友一样,...

    林 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3350224.html
  • 《楞伽经》人间佛教义趣论要

    足见佛陀化导众生的悲愿之切,之深.   不舍众生的解脱,既是菩萨自利的进一步圆满成就,又是利他的慈悲关怀,彰显出   人间佛教浓烈的精神气息.   五,结语:《楞伽经》与人间佛教   大慧的108问,...

    刘泽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3855098.html
  • 信愿行:完美人生之路——重读《宗要:信愿持名》

    持名就决定往生。   因为要普度众生,让大家容易成就,所以出发点蕴涵着深切的慈悲关怀之心。密部《大毗卢遮那成佛经》说:“大悲为根,菩提为因,方便为究竟。”《普贤行愿品》说:&...现实世界有诸多痛苦的描述,也有一切皆苦的说教。不过,这是佛教观察世界现象的一种方法,注重从消极现象入手进行深刻的反思。世间人们容易沉溺于欲望的满足,缺少对生命终极的关怀,甚至回避生死祸福的无常变化,陷入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0657039.html
  • 当代社会处境下的佛教观念及其信仰

    ,不是被动的给予,而是在全体社会中完成自己、成就人生的生命成就。这就是佛教慈悲关怀下社会智慧的整体涵意。  任何人世间的社会观,都有着不同知识系统的支持。佛教社会观同样有其知识系统在支持。但这种佛教...契理契机地确立当代佛法信仰秩序的建构意义。  佛法思维作为观照社会现象的一面明镜,以无量的佛法智慧勘磨与检察社会面相的烦恼,以无尽的慈悲佛行导航社会人生的迷津,弥补传统佛教弘化中一度缺省的介入社会的...

    陈永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5760280.html